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蓝田玉
渺渺洞庭水,茫茫接天日。
有时烟云生,巨宇皆涨郁。
中有鱼鳖窝,中有龙蛇窟。
网者非一人,钓者非一匹。
所喜鲟与鳇,得之为尤物。
先以贡至尊,后以输郡邑。
斯味固可嘉,不过助甜滑。
不若鼋与鼍,所取在皮骨。
鼋骨可疗病,痨瘵丸千粒。
鼍皮可冒鼓,声震如雷翕。
疗病起人死,震鼓兵可集。
视彼口腹资,伊功反无及。
嗟我网罗人,到手先掇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鼍(tuó):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
- 鲟(xún):鲟鱼,体呈纺锤形,口小而尖,背部和腹部有大片硬鳞,尾巴歪形,为洄游鱼类。
- 鳇(huáng):鳇鱼,外形像鲟鱼,体形为长纺锤形,唇突出,背面色在茶褐与黄灰之间,腹面灰黄,有蓬松的软鳞。
- 痨瘵(láo zhài):中医病症名,指肺结核。
- 翕(xī):合,聚,和顺。
翻译
浩渺的洞庭湖水,茫茫一片连接着天际。有时候烟云升起,广阔的天地都变得阴沉压抑。水中有鱼鳖的巢穴,也有龙蛇的洞窟。撒网的人不止一个,钓鱼的人也不止一个。让人高兴的是捕到了鲟鱼和鳇鱼,它们被视为珍贵的东西。先把它们进贡给皇帝,然后再输送到郡县。这种美味固然不错,不过只是增添了甜滑的口感。不像鼋和鼍,它们的价值在于皮和骨。鼋的骨头可以治病,能制成治疗肺结核的药丸千粒。鼍的皮可以用来蒙鼓,鼓声震响如雷,聚合在一起。用鼋骨治病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用鼍皮蒙鼓可以聚集士兵。相比那些只是作为口腹之资的鱼,它们的功效反而更大。可叹我这个负责搜罗人才的人,到手的却先随意挑选。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水中的鱼类为喻,探讨了取士之法。诗中先描绘了洞庭水的浩渺以及其中丰富的鱼类资源,然后提到了鲟与鳇作为美味,虽受重视,但只是满足口腹之欲。接着强调了鼋与鼍的价值,它们的皮骨分别具有疗病和制鼓的重要用途,以此暗示选拔人才不应只看重表面的才能或一时的表现,而应注重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和实际能力。诗的最后,作者以“嗟我网罗人,到手先掇拾”表达了对取士现状的担忧和反思。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寓意深刻,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