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关山雪霁图

昔我北游月在,兼旬犯雪度雄霸。千里万里皆瑶琨,高迷丘垤低迷罅。 朔风烈烈尘不惊,中野萧条但桑柘。仆夫股栗面削瓜,身上破褐才掩髂。 长途日暮行不前,回顾堪怜那忍骂。前车既断后车绝,停骖独宿道旁舍。 床头土锉郁生薪,村酒沽来敢论价。卧听枥马龁枯荄,展转无眠疑不夜。 忽然朝光入瓮牖,主仆瞥见互惊讶。揽衣匆匆便蓐食,如此晴明喜天借。 可辞趁暖即前程,剪拂蹇驴还自跨。泸沟冻合疋练横,径度不用修梁架。 西山马首遥相迎,拔起人言似蒿华。琼楼玉宇忽照眼,行行已到南关下。 时清关吏殊可人,不复谁何乃邀迓。过关使客多于簇,或挽柴车或高驾。 闲情我正绕剡溪,吟思谁欤似清灞。道逢轩盖何其都,骏马雕鞍蒙锦帕。 银盆炽炭蜡光燃,面面幨帷行酒炙。徒御缤纷意气粗,错金剑具青丝靶。 行人不解说姓名,但说无非国姻娅。狐裘貂帽讵知寒,驰驱争入柳林射。 当时有意欲赋之,计吏相煎嗟不暇。莺花窈窕江南春,风景依依在图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ié):小土丘。
  • (xià):缝隙,裂缝。
  • (cān):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
  • (lì):马槽。
  • (hé):咬。
  • (gāi):草根。
  • (rù)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
  • (jiǎn)驴:跛脚驽弱的驴子。
  • (bǎn):山坡,斜坡。
  • (yà):迎接。
  • (shà):水鸟或鱼吃食。

翻译

从前我向北游历的时候,月亮高挂,连续十几天冒着雪走过雄霸之地。千里万里都是洁白如玉的冰雪,高的地方使山丘显得迷惑不清,低的地方填补了低洼的缝隙。 北风猛烈但尘土不惊,田野中一片萧条只有桑树柘树。仆人吓得双腿发抖,脸像削了皮的瓜,身上破旧的粗布衣服才遮住大腿。 走了很长时间,天色已晚走不动了,回头看让人可怜又不忍责骂。前面的车已经走不了后面的车也停了,停下马车独自在路旁的房舍住宿。 床头的土锅堆积着柴草生出火焰,村里的酒买来也不敢计较价格。躺在床上听着马槽里的马啃食着枯草,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感觉好像没有夜晚。 忽然早晨的光线照进窗户,主仆两人看到都很惊讶。匆忙穿上衣服就起床吃饭,如此晴朗的天气让人欢喜,感觉是上天的恩赐。 可以趁着暖和赶紧上路,梳理一下跛脚的驴子自己再骑上去。泸沟的水冻结成像一匹白色的绢布横在那里,直接走过去不用修建桥梁。 远处西山的山头好像在远远地迎接,高耸起来人们说像蒿草和花朵。琼楼玉宇忽然出现在眼前,一行行已经走到南关下。 当时国家清平,守关的官吏很和善,不再盘查而是邀请迎接。过关的使者和旅客多得像簇拥在一起,有的拉着柴车,有的驾着高车。 我的闲情正像在剡溪边游玩一样,吟诗的思绪谁像在清澈的灞水边呢?路上遇到的车盖是多么的多,骏马和雕刻着花纹的马鞍上盖着锦帕。 银盆里燃烧着炽热的炭火,蜡烛的光亮闪耀着,四面的帷帐里进行着酒宴烤肉。随从们纷纷乱乱,意气豪放,错金的剑鞘和青丝的剑靶。 路上的行人不说明自己的姓名,只说都是皇亲国戚。穿着狐裘和貂帽哪里知道寒冷,驱马争相进入柳林打猎。 当时有意想要写下来,可是被官吏催促没有空闲时间。江南的春天莺歌燕舞,风景美好就像在图画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北游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美景,以及过关时的所见所闻。诗中既有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如风雪、严寒,也有对美好景色的刻画,如琼楼玉宇、江南春景。同时,还描写了不同的人物和场景,如仆人的恐惧、守关官吏的和善、路上行人的豪奢等,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所见所感。

苏伯衡

元明间浙江金华人,字平仲,友龙子。博涉群籍,文词蔚赡有法,以善古文闻名于时。元末贡于乡,洪武间入礼贤馆,为国子学录,迁学正,擢翰林编修。十年,宋濂荐以自代,以疾力辞。二十一年聘主会试,寻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下狱死。二子救父并被刑,士论惜之。有《苏平仲集》存世。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