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乡友罗宗杰大尹时已致政家居二首

· 苏葵
少年相约事经纶,未老公先作隐沦。 山屐踏残花底月,海螺倾尽瓮头春。 眼前好事三更梦,身后虚名半点尘。 我亦本来能晓了,却遭人笑是贪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隐沦:指隐士的生活或隐士。 山屐(jī):登山用的木屐。 瓮(wèng)头春:初熟酒。

翻译

年轻时曾相约要筹划治理国家大事,还没老去我却先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穿着山屐踏破了花下月影,用海螺喝尽了瓮中的新酒。 眼前的好事如同半夜的梦境,身后的虚名不过是半点尘土。 我原本也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却遭到别人嘲笑说我是贪嗔之辈。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未老先隐的现状形成鲜明反差,透露出一种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山屐踏残花底月,海螺倾尽瓮头春”,以优美的意境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生活的闲适与自在。“眼前好事三更梦,身后虚名半点尘”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认为眼前的好事如同梦境般虚幻,身后的虚名也如尘土般微不足道。最后两句,诗人说自己本已明白这些道理,但却被人嘲笑,流露出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情绪。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