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来复
群阴剥阳阳未生,草木凋委寒严凝。
谁知造化有消长,黄钟气动葭灰升。
从兹品汇有生意,老根衰干皆抽萌。
自复而临渐于泰,普天引领乾刚行。
百僚此日尽称贺,众中会有扶阳能。
应须竭力事培植,勿使群阴仍类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造化:指创造演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 消长:增减,盛衰。
-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 葭(jiā)灰:葭莩之灰。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 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
翻译
众多的阴气侵蚀阳气,此时阳气还未生成,草木凋零枯萎,寒冷严酷凝固。 谁能知晓大自然有增减盛衰的变化,黄钟律管中的葭灰飞起,阳气开始萌动。 从此万物有了生机,老树的根和衰老的枝干都开始发芽萌生。 从复卦到临卦再逐渐到泰卦,普天之下都引领着刚健的阳气运行。 百官在这一天都纷纷称贺,众人之中会有扶持阳气的能力者。 应当竭尽全力从事培育之事,不要让众多的阴气再次兴起。
赏析
这首诗以冬至时节阳气开始萌生为主题,描绘了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诗的开头描述了冬至时阴气旺盛,阳气未生,草木凋零的景象,烘托出寒冷的氛围。随后通过“黄钟气动葭灰升”这一现象,表明阳气开始萌动,接着阐述了从此万物将逐渐充满生机。诗中还提到了从复卦到临卦再到泰卦的变化,象征着阳气的逐渐增长和阴气的逐渐消退,表达了对阳气复苏、万物更新的期待。最后,诗人强调要竭力培植阳气,防止阴气再次兴盛。整首诗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洞察和对生命复苏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