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孟春奉命入蜀道出鄱湖寄别匡庐五老
所属合集
注释
-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 鄱湖:鄱阳湖的简称。
- 匡庐:指庐山,又称匡山。
-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
- 杖藜:拄着拐杖。
- 芝畦:长满灵芝的田地。
- 玄猿:黑色的猿。
- 翩翻:上下飞动的样子。
- 仙坛:仙人居住的地方。
- 僧宇:僧人的住所。
- 空翠:指绿色的草木。
- 支颐:以手托下巴。
- 芙蓉:这里指山峰的形状像芙蓉花。
- 筵(yàn):座位,席位。
- 文会堂:文人聚会的场所。
- 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 兴阑:兴尽。
- 勾引:吸引。
- 推排:排斥,拒绝。
- 丘壑愿:指隐居山林的愿望。
- 宫亭舸:一种船只。
- 雪禽:白色的鸟。
翻译
我曾经在山的前面戴着斗笠,拄着拐杖打破长满灵芝的田地的烟雾。白天到晚上,一边赏花一边喝酒,依据石头寻找诗句,倾听流淌的泉水声。黑色的猿猴在高高的树上嬉戏,白色的仙鹤从半空中翩然飞来。仙人的坛台和僧人的屋宇隐藏在翠绿的草木中,隔着竹林传来的鸟叫声如同管弦乐一般。 有时畅快地靠在山涧旁的松树上,托着下巴仰面观赏像芙蓉花一样的山峰。乱云消散后,雨刚刚洗净山峰,秀丽的景色中一座山峰奇特,另一座山峰也奇特。有时攀登到烟云之外,俯瞰独自飞翔的黄鹄的背影。在东边的沧海尽头看到蓬莱仙岛,极目远望再也没有山峦的阻碍。 兴尽后回到文会堂,穿着青衫的文人济济一堂,都很美好珍贵。拿着经书询问疑难问题,谈论道德,接着谈到政务和文章。平常隔一个月就再来一次,山灵吸引着我,从不排斥我。可惜我还没有实现隐居山林的愿望,与这里分别半年,真是让人惆怅满怀。 如今风送着我乘坐的宫亭船,庐山的五老峰似乎在依依不舍地等着我。渡口先派白色的鸟来迎接,山峰的顶端不允许被青烟封锁。怎奈行客匆匆忙忙,夕阳西下,回头看去青山已空。难道没有带着美酒来进行美好的观赏吗?谁能像韩愈(昌黎翁)那样指出问题呢? 青苔和藓应该重重叠叠,以前游玩的踪迹不要深深地封锁起来。题诗大致和山灵说一说,离别的思绪都在难以言说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等地的游历情景以及与自然、人文的交融。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如“看花酌酒旦复暮,寻诗据石听流泉”“乱云散后雨新洗,秀色一峰奇一峰”,展现了庐山的美景和宁静;又有对人文活动的记录,如“兴阑反我文会堂,青衫济济皆琳琅。执经问难语道德,次及政务兼文章”,体现了文人聚会的高雅和学术氛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以及离别的惆怅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动植物、人文活动等多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