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廉敦五公车北上辱书见辞诗以送之

君家旧簪笏,似舅岂云虚。 事业旧麟阁,文章新石渠。 芦沟匹马外,御苑惠风纡。 遥忆飞花处,何人念倚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簪笏(zān hù):古代官员用以束发插笏的饰物,象征官职。
  • 麟阁:麒麟阁的省称,汉宣帝曾将功臣霍光等十一人的像画在麒麟阁上以彰其功绩,后以此表示卓越的功勋和荣誉。
  • 石渠:汉代的藏书阁,此处借指文章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或文化内涵。
  • 芦沟:即卢沟桥。
  • 御苑:帝王的园林。
  • 惠风:柔和的风。
  • (yū):弯曲,绕弯。
  • 倚闾(yǐ lǘ):倚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急切心情。

翻译

你家世代为官,你像舅舅一样并非徒有虚名。 事业上有可与功臣们相媲美的成就,文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你骑着马从卢沟桥向外出发,在帝王的园林中感受着柔和的风。 我在远方回忆着那落花飞舞的地方,不知有谁在思念着远行的你,期盼你早日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梁孝廉敦五北上赴考时所作。首联赞扬了梁孝廉的家世和才能,暗示他有能力取得功名。颔联进一步夸赞他的事业和文章,用“麟阁”和“石渠”这样的典故,突出了他的成就和学识。颈联描述了他出发的情景和途中的感受,“芦沟匹马”表现出他的孤独前行,“御苑惠风纡”则增添了一些美好的氛围。尾联通过“遥忆飞花处,何人念倚闾”,表达了对梁孝廉的思念和对他家人思念之情的想象,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和深沉。整首诗语言简练,用典恰当,意境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又体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