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刑部夏司务

· 苏葵
轩昂天地作男儿,病入膏肓不可支。 三十六芝无觅处,百千万劫是空时。 清朝芳誉于公狱,衰草平原有道碑。 何事英魂堪自慰,吾人公论哭君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读音:(xuān áng)
  • 膏肓(gāo huāng):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这里指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 :传说中一种能起死回生的仙草。此处指能救治夏司务的方法或药物。
  • :佛教中指很长的一段时间。
  • 芳誉:美好的声誉。
  • 于公狱:汉代于公断案公正,狱无冤囚。此处借指夏司务的清正廉洁。

翻译

他是一个气宇轩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却病入膏肓,无法支撑下去。 那能起死回生的三十六芝无处可寻,百千万劫的时光也都成了空幻之时。 在清朝,他有着如于公般公正断案的美好声誉,在衰草平原上会有记录他品德的道碑。 是什么能让他的英魂得到安慰呢?是我们众人对他的公正评价和为他写的哭悼之诗。

赏析

这首诗是对刑部夏司务的哀悼之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夏司务的不凡气概,但却被重病击倒,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三十六芝无觅处,百千万劫是空时”,用夸张的语言强调了夏司务病情的危重和无法挽回,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接下来,诗人赞美了夏司务的清正廉洁,将他比作汉代的于公。最后,诗人指出众人的公正评价和哭悼之诗是对夏司务英魂的慰藉,体现了对他的尊重和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夏司务的赞美和哀悼,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不舍之情。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