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卫司谏父

薤露歌残倚夕晖,哲人嗟与世相违。 徒令冢嗣思遗训,无复高堂戏彩衣。 耆旧独怜乡邑少,仪型顿觉里闾希。 玉堂大老铭潜德,千载行人挹素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薤(xiè)露:古代的挽歌。
  • 嗟(jiē):叹息。
  • 冢(zhǒng)嗣:嫡长子,此处指儿子。
  • 高堂:指父母。
  • 戏彩衣:指老莱子着彩衣娱乐双亲的典故,表示孝顺。
  • 耆(qí)旧:年高望重者。
  • 仪型:楷模,典范。
  • 闾(lǘ):里巷的门,此处指乡里。
  • 玉堂大老:指地位显贵的人。

翻译

挽歌的歌声渐渐消散,在夕阳的余晖中倚靠。智慧的人叹息着与世长辞。 只能让儿子思索着父亲的遗训,再也无法在父母面前尽孝,穿着彩衣娱乐他们了。 年高望重者唯独怜惜乡邑中这样的人太少,他的楷模形象顿觉让乡里变得稀有。 地位显贵的人深深铭记他隐含的美德,千年来过往的行人都敬仰他朴素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诗,表达了对卫司谏父亲逝世的悲痛和缅怀。诗的首联通过“薤露歌残”和“哲人嗟与世相违”,描绘了逝者离去的悲伤情景。颔联“徒令冢嗣思遗训,无复高堂戏彩衣”,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以及父亲离世后无法再尽孝的遗憾。颈联“耆旧独怜乡邑少,仪型顿觉里闾希”,强调了逝者在乡邑中的重要地位和楷模作用,他的离去使人们感到惋惜。尾联“玉堂大老铭潜德,千载行人挹素辉”,则说明逝者的美德被地位显贵的人铭记,他的光辉将长久地照耀着后人。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逝者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德的敬仰。

罗亨信

明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时,誓诸将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挟英宗至,不纳。据要冲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寻致仕归,卒于家。有《觉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