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临湘复步边太守韵

· 苏仲
白浪湘江推白沙,舟中人老不忘家。 偶看倦鸟怀乡土,每对秋山数岁华。 二女庙前僧作寺,三闾冢上客锄瓜。 高风千古人如在,愁向荒城起暮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舟次(zhōu cì):行船途中,停留。
  • 临湘:地名,今属湖南。
  • 边太守:一位姓边的太守,作者步其诗韵作此诗。
  • :时光,年岁。
  • 二女庙:纪念两位女子的庙宇。
  • 三闾(lǘ)冢: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墓冢。

翻译

在湘江行船途中停留在临湘,我依照边太守的诗韵作诗。白色的浪涛推动着江边的白沙,船中的人虽已年老但仍不忘家乡。偶尔看到疲倦的鸟儿便思念起故乡,每每面对着秋天的山峦感慨岁月的流逝。二女庙前僧人把它当作寺庙,三闾大夫的墓冢上游客在那锄瓜。高洁的风范千古人如在眼前,我满心忧愁地对着这荒凉的城池,傍晚的胡笳声响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江行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对一些历史遗迹的现状表示了惋惜和忧虑。诗的首联通过描绘湘江的浪涛和白沙,以及诗人对家的思念,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中,诗人借倦鸟怀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又通过对秋山数岁华,抒发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颈联提到二女庙被僧人当作寺庙,三闾冢上有人锄瓜,反映了历史遗迹的变迁和不被重视。尾联则以高风千古人如在,表达了对古代高洁之士的敬仰,而愁向荒城起暮笳,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富有历史沧桑感。

苏仲

苏仲,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