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头闸下歌

闸河无人节新水,处处船头阁船尾。 人生自古行路难,咫尺直须论万里。 去秋不雨今复春,无麦无禾愁杀人。 朝来不忍倚篷看,扶携拍岸皆流民。 行河郎官不轻出,舟困闸河无了日。 我舟虽困终须行,奈此白日嗷嗷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沽头闸:古代运河上的一处水利设施。
  • 闸河:指运河上的水闸。
  • :调节。
  • :搁置,此处指船只相互挤压。
  • 咫尺直须论万里:形容距离虽近,但因困难重重,感觉像万里之遥。
  • 无麦无禾:指没有庄稼收成。
  • 扶携:互相搀扶。
  • 流民:因灾害或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民众。
  • 行河郎官:管理运河的官员。
  • 无了日:没有尽头,指困境持续不断。
  • 嗷嗷声:哀鸣声,形容流民的悲惨状况。

翻译

在沽头闸下,我看到运河上无人调节新涨的水,船只处处挤在一起,船头搁在船尾。自古以来,人生行路就充满艰难,即使距离很近,也感觉像万里之遥。去年秋天至今春天未雨,庄稼无收,人们愁苦至极。清晨不忍心靠在船篷上观看,只见岸边互相搀扶的都是流离失所的民众。管理运河的官员不轻易出现,船只在闸河中困顿无了日。我的船虽然也困顿,但终究要前行,无奈这白日里流民的哀鸣声不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运河上的困顿景象,通过船只拥挤、流民哀鸣等细节,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和人民的疾苦。诗中“咫尺直须论万里”一句,巧妙地表达了人生行路的艰难,即使距离很近,也因种种困难而感觉遥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