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箘 (jùn):一种竹子,这里形容山形圆润。
- 岫 (xiù):山峰。
- 儒术:儒家学术。
- 邹鲁:指孔子和孟子的故乡,代指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 魏唐:指魏晋和唐代,这两个时期民风淳朴,文化繁荣。
- 弦诵:弦歌和诵读,指学校的教育和文化活动。
- 宫墙:指学校或官府的围墙。
翻译
远望中的烟雾和树木正是宜阳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色,我的尘世劳碌似乎暂时忘却了。远处的城郭周围,群山如同圆润的箘竹排列,而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则像翠绿的屏风展开。我听说这里的儒学虽然不及邹鲁之地,但民风却像魏晋和唐代那样淳朴。这里的太守原本就是文雅的词林中人,我相信不久就能看到学校里弦歌和诵读的盛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仲昭在袁州道中所见的宜阳风光,通过远望的视角,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诗中“远郭诸山圆箘列,倚天群岫翠屏张”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峦的形态,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后文通过对当地儒学和民风的评价,表达了对当地文化教育的期待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别东岩偶成三首 》 —— [ 明 ] 黄仲昭
- 《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 —— [ 明 ] 黄仲昭
- 《 题画 》 —— [ 明 ] 黄仲昭
- 《 登甘露寺多景楼二首 》 —— [ 明 ] 黄仲昭
- 《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笔钟灵 》 —— [ 明 ] 黄仲昭
- 《 予到官甫二阅岁顿觉老态日增因赋二绝 其二 》 —— [ 明 ] 黄仲昭
- 《 题壶山惜别图送友人周君归三山 》 —— [ 明 ] 黄仲昭
- 《 自信丰往龙南过竹高岭作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