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新秋原野净,閒步西山麓。 山上有骁媒,山下有麀鹿。 见之感物理,不觉心烦促。 天生本同类,何忍自鱼肉。 弋人前致词,弋具未为毒。 不见馀耳交,一旦成翻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步:悠闲地散步。
  • 骁媒:指猎鹰,用于帮助猎人捕猎的猛禽。
  • 麀鹿:母鹿。
  • 烦促:心情烦躁,急促。
  • 鱼肉:比喻残害。
  • 弋人:猎人。
  • 弋具:打猎的工具。
  • 馀耳交:指朋友之间的背叛。馀耳,即余耳,指项羽的部下陈余和张耳,两人原本是好友,后因政治立场不同而反目成仇。

翻译

新秋时节,原野显得格外干净,我悠闲地在西山的山脚下散步。山上有着用来帮助猎人捕猎的猛禽,山下则有母鹿在活动。看到这一幕,我感慨于自然界的法则,心中不由得感到烦躁和急促。天生我们都是同类,为何要相互残害呢?猎人上前对我说,他的打猎工具并不算毒辣。他举例说,就像陈余和张耳那样的朋友关系,一旦因为立场不同,也会变得相互背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秋山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捕食关系的感慨和对人世间背叛的反思。诗中,“骁媒”与“麀鹿”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残酷法则,而“弋人”的比喻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引发了对人性、道德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共处、避免无谓争斗的理想追求。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