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山樵为沈兰坡作小景兰坡孙启南求题

在昔兰坡翁,结屋断尘鞅。 俯听溪阁邃,仰眺岩扉敞。 天机久已熟,真趣可谁赏。 颇闻黄鹤山,樵斧隔林响。 居然驾小舟,来趁夜潮长。 相对喜忘言,欲去愁孤往。 挥毫意不极,缣素大于掌。 高松发天籁,哀壑生夏爽。 抚景尚如昨,斯人已黄壤。 逆旅开画奁,斜阳落书幌。 高风邈难扳,题诗寄遐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尘鞅(chén yāng):尘世的束缚。
  • 溪阁:临溪的楼阁。
  • 岩扉:山岩的门户,指山洞或山间小径。
  • 天机:自然的奥秘。
  • 真趣:真正的乐趣或意境。
  • 黄鹤山:山名,此处可能指具体的山,也可能泛指仙境般的山。
  • 樵斧:砍柴的斧头。
  • 缣素(jiān sù):古代用来作画的细绢。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鸣等。
  • 哀壑:深邃的山谷,常带有凄凉之意。
  • 夏爽:夏日的凉爽。
  • 黄壤:指人已去世,埋于黄土之下。
  • 逆旅:旅馆。
  • 画奁(huà lián):装画的箱子。
  • 书幌:书房的窗帘。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遐想:遥远的思绪或想象。

翻译

从前,兰坡翁建造了一座屋子,远离尘世的纷扰。他俯瞰着溪边的楼阁,深邃而幽静;仰望山岩的小径,开阔而明朗。他早已领悟了自然的奥秘,享受着真正的乐趣,却无人能够欣赏。听说黄鹤山那边,樵夫的斧头声隔林传来。于是,他驾着小舟,趁着夜潮上涨,来到这里。两人相对而坐,喜于无言,却又愁于独自离去。他挥毫作画,意犹未尽,画在细绢上,比手掌还大。高松发出天籁之音,深谷在夏日里带来凉爽。眼前的景色依旧如昨,而斯人已长眠黄土之下。在旅馆中打开画箱,斜阳落在书房的窗帘上。那高尚的风范难以企及,我只能题诗,寄托遥远的思绪。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兰坡翁与黄鹤山樵的相遇与别离,通过对比尘世的束缚与自然的真趣,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溪阁、岩扉、高松、哀壑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结尾处的“高风邈难扳,题诗寄遐想”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