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原博谕德医俗亭
我家篁墩上,绝类筼筜谷。
长怜此君净,不解砭予俗。
吴君结亭子,潇洒延众绿。
清吟答天籁,尘鞅谢烦逐。
分明食肉相,兼此林下福。
斋居开墨本,已觉幽韵足。
君才何可当,风采如植玉。
拟试国医手,坐遣元气复。
江南渺烟雨,因之动遐瞩。
汗青我终惭,笋谱或能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篁墩(huáng dūn):地名,程敏政的家乡。
- 筼筜谷(yún dāng gǔ):地名,比喻幽静的地方。
- 此君:指竹子。
- 砭(biān):古代治病用的石针,这里指治疗。
- 尘鞅(chén yāng):世俗的束缚。
- 食肉相:指有官职的人。
- 林下福:指隐居的幸福。
- 墨本:指书画作品。
- 风采:风度和仪态。
- 国医:指高明的医生。
- 元气:指人的生命力。
- 遐瞩(xiá zhǔ):远望。
- 汗青:指史书。
- 笋谱:关于竹笋的书籍。
翻译
我来自篁墩,那里的景色与筼筜谷极为相似。我常常欣赏这些竹子的洁净,却无法用它们来治疗我的俗气。吴君建造了一座亭子,亭子四周绿意盎然,非常清爽。他在那里吟咏,与自然的声音相呼应,摆脱了世俗的烦扰。他显然是一个有官职的人,同时也能享受隐居的幸福。他在书房里展示书画作品,已经让人感到幽雅的韵味十足。吴君的才华无人能及,他的风度和仪态就像挺立的玉树。他似乎准备尝试成为一位国医,让人的生命力得到恢复。江南的烟雨朦胧,让我因此而远望。我对自己的史书写作感到惭愧,或许可以尝试续写关于竹笋的书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篁墩”与“筼筜谷”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美景的怀念。通过“此君净,不解砭予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洁净品质的欣赏,以及对自己世俗之气的无奈。诗中对吴君亭子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吴君才华的钦佩,以及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谦逊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