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四首

赵氏有家法,不戮士大夫。 秦济两宗王,恨骨犹号呼。 亲亲既如此,朝野将何如。 飞愚社稷臣,东澈周孔徒。 一朝恣砧斧,不啻厖与猪。 宋人善粉饰,此语良不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赵氏:指赵宋王朝。
  • 家法:指家族或国家的传统规矩和法律。
  • :杀。
  • 秦济:指秦桧,南宋时期的权臣,因陷害岳飞而臭名昭著。
  • 宗王:指皇族中的王。
  • 亲亲:亲近亲人。
  • 朝野:朝廷和民间。
  • 飞愚: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被秦桧陷害而死。
  • 社稷臣:指忠于国家的大臣。
  • 东澈:不详,可能是指某位被贬的官员或学者。
  • 周孔徒:指儒家学者,周公和孔子的追随者。
  • 恣砧斧:任意使用刑罚,砧斧指刑具。
  • 不啻:不亚于,如同。
  • :猪的一种。
  • 粉饰:美化,掩饰。

翻译

赵宋王朝有其传统的规矩,不轻易杀害士大夫。但秦桧却陷害了两位皇族的王,他们的冤屈至今仍像在呼喊。如果对待亲人都是这样,那么朝廷和民间的情况又将如何呢?岳飞这样的国家忠臣,以及那些儒家学者,一旦遭到刑罚,他们的遭遇不亚于被宰杀的猪。宋人善于美化掩饰,这话确实不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赵宋王朝对待士大夫和皇族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残酷。诗中,“赵氏有家法,不戮士大夫”与“秦济两宗王,恨骨犹号呼”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秦桧的罪恶和皇族的冤屈。后文通过对岳飞等忠臣和儒家学者的遭遇的描述,进一步批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最后一句“宋人善粉饰,此语良不诬”则是对宋朝政治文化的一种讽刺,指出其表面的文雅掩盖了内在的残酷和不公。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