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所见十四韵
大水那能望有年,恤民恩诏喜拳拳。
事凭公廪终难济,情到官庄最可怜。
占取膏腴多极万,索来金谷动盈千。
税于子粒偏加重,赋入荒年亦未蠲。
港次半收烟火价,野中分握草场权。
鸡豚已尽田间利,舟楫仍需水面钱。
泛使不禁频去住,小民何日许安便。
伐残桑枣惟馀地,典尽车牛莫诉天。
罪絷便连儿女辈,鞭笞宁计令丞员。
屋庐毁废沦波底,老弱流离委道边。
糠秕无端争入市,酒浆那复敢开廛。
监门有泪挥图上,守土何人达帝前。
愧我身非观察使,伤心聊述纪行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拳拳:恳切、诚挚。
- 公廪:官方的粮仓。
- 膏腴:肥沃的土地。
- 金谷:指金银财宝。
- 子粒:指粮食。
- 蠲:免除。
- 烟火价:指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
- 草场权:指放牧的权利。
- 鸡豚:指家禽和猪,泛指家畜。
- 舟楫:船只。
- 泛使:指频繁的使者。
- 桑枣:指桑树和枣树,泛指果树。
- 车牛:指牛车,泛指农耕工具。
- 令丞:指地方官员。
- 监门:指监狱的门。
- 观察使: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
翻译
大水泛滥,年成无望,但皇帝的恤民恩诏让人感到诚挚的喜悦。依靠官方粮仓终究难以解决问题,而官庄的情况最为可怜。占据的肥沃土地多达数万,索取的金银财宝动辄上千。对粮食的税收特别加重,荒年的赋税也未见免除。港口的税收包括了日常生活的费用,野外的放牧权也被掌握。家禽和猪已经耗尽了田间的利益,船只还需要水面的费用。频繁的使者不禁来去匆匆,百姓何时才能得到安宁。砍伐后的桑枣只剩下空地,典当的车牛无处诉说。罪犯连累儿女,鞭笞不分官员。房屋毁坏沉入水底,老弱流离失所。糠秕无故争相入市,酒浆不敢开张。监狱的门上挥洒着泪水,地方官员如何向皇帝报告。我虽非观察使,但心怀愧疚,只能写下这篇纪行以表达我的伤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时期大水灾后的社会景象,通过对比官方与民间的困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百姓的苦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大水那能望有年”、“情到官庄最可怜”等,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淳安黄训导禄养堂 》 —— [ 明 ] 程敏政
- 《 六年考满日偶成 》 —— [ 明 ] 程敏政
- 《 宁国蒋氏山居四景竹屋书巢 》 —— [ 明 ] 程敏政
- 《 挽金陵倪处士侍郎谦之族人李太常作志 》 —— [ 明 ] 程敏政
- 《 送通守马金进表还庐州 》 —— [ 明 ] 程敏政
- 《 方侍御受敕有诗见寄奉酬 》 —— [ 明 ] 程敏政
- 《 次清江浦邵文敬吴文盛二主事邀饮寄寄亭中夜放舟至清口晓渡淮至清河乃别 》 —— [ 明 ] 程敏政
- 《 题四马图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