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郑司训赏莲诗并订重游之约

萍踪十载寄江湖,空涉风涛负壮图。 此日红莲欣共赏,昔年白璧悔重酤。 功名随分心常泰,势焰薰天骨亦枯。 还约中秋同玩月,九龙山下?车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萍踪:比喻行踪不定,像浮萍一样漂泊。
  • 负壮图:辜负了雄心壮志。
  • 白璧:白色的玉,比喻清白无瑕。
  • 重酤:再次饮酒。
  • 随分:按照本分,顺应自然。
  • 薰天:形容权势极大,可以遮天蔽日。
  • ?车徒:等待车马和随从,指等待朋友的到来。

翻译

漂泊江湖十年,像浮萍一样无定,空自经历了风浪,却辜负了曾经的雄心壮志。今天能与你共同欣赏这红莲,往昔的清白无瑕,如今却后悔再次沉醉于酒。功名之事,顺应自然,心境常保平和;权势虽大,却也能遮天蔽日,但终究是空洞的。我们约定在中秋再次相聚,一同赏月,在九龙山下等待你的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漂泊生涯的回顾,以及对当前与朋友共赏红莲的喜悦。诗中,“萍踪十载寄江湖”描绘了诗人多年的漂泊生活,而“此日红莲欣共赏”则展现了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功名与势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最后,诗人以中秋赏月之约,寄托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