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夜次牧斋韵

湖山风月属新收,一片高寒百尺头。 试手步檐曾不夜,振衣风磴已知秋。 平疑素魄来窥发,直上青天可溯流。 何处鹊飞还绕树,八年看我走三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月:指自然景色,特别是风光明媚的夜晚。
  • 高寒:形容地势高而寒冷,也指高处的孤寂和冷清。
  • 步檐:檐下的走廊,这里指在檐下漫步。
  • 振衣:整理衣襟,比喻准备行动或出发。
  • 风磴:风吹过的石阶。
  • 素魄:指月亮。
  • 青天:晴朗的天空。
  • 溯流:逆流而上。
  • 鹊飞:指喜鹊飞翔。
  • 三州:指三个地方,具体指哪些地方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确定。

翻译

八月十二夜,我按照牧斋的韵脚作诗。

湖山间的风月美景,仿佛是新近获得的宝藏, 站在高寒之地,百尺之巅,一片孤寂与冷清。 尝试在檐下漫步,仿佛不再是夜晚, 整理衣襟,踏上风吹过的石阶,已感受到秋意。 平地上,月光似乎在窥视我的发丝, 直上晴朗的天空,仿佛可以逆流而上。 不知何处,喜鹊飞翔,绕树而归, 八年来,我已走过三个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八月十二夜晚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湖山风月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诗中“高寒”、“步檐”、“风磴”等词语,不仅描绘了具体的环境,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后两句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和喜鹊飞翔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旅途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宁人,侨居嘉定,字孟阳,号松圆。应试无所得,折节读书。工诗善画,又通晓音律。钱谦益罢归,筑耦耕堂,邀嘉燧读书其中。阅十年返休宁,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