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皋(gāo):水边的高地。
- 鼎肉:古代指用鼎煮的肉食。
- 腴(yú):肥美。
- 杞菊:枸杞和菊花,常用来指代蔬菜或药材。
- 扶疏:枝叶茂盛分披的样子。
- 尾鱼:鱼尾,这里指鱼。
翻译
日日饮食何须追求鼎中肉食的肥美,新栽种的枸杞和菊花已经茂盛分披。小池塘再引来清澈的溪水,春雨过后应该会增添几尾鱼儿。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日食何须鼎肉腴”一句,体现了诗人不追求奢华的饮食,而是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后两句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新栽杞菊”和“小池更引清溪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最后一句“春雨应添数尾鱼”,则寄托了诗人对春天和生命的期待,增添了诗意和生动感。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梨岭道中十八首 》 —— [ 明 ] 黄仲昭
- 《 过匡庐山阴雨诸峰不得见用张太史韵二绝 其一 》 —— [ 明 ] 黄仲昭
- 《 水龙吟 · 送方伯陈公大玉之任闽藩 》 —— [ 明 ] 黄仲昭
- 《 送仙游陈司训考满归潮州省亲 》 —— [ 明 ] 黄仲昭
- 《 效古十九首 其三 》 —— [ 明 ] 黄仲昭
- 《 谒余干东山书院 》 —— [ 明 ] 黄仲昭
- 《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 —— [ 明 ] 黄仲昭
- 《 题魏宪长山水四首春景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