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夏太常竹送周翠渠知广德州

上苑琅玕高百尺,天恩浩荡饱曾沾。 一枝带得銮坡雨,洒向南州散酷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苑:指帝王的花园。
  • 琅玕:指美玉或竹子。这里指竹子。
  • 天恩:指皇帝的恩泽。
  • 浩荡:形容水势广阔无边,这里比喻恩泽广大。
  • 銮坡:指皇帝的御苑。
  • 南州:指广德州,即今安徽省广德市。
  • 酷炎:酷热的天气。

翻译

在帝王的花园中,竹子高耸百尺,曾饱受天恩的滋润。 一枝竹子带着御苑的雨水,洒向南方的州府,驱散那里的酷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上苑中高耸的竹子,寓意着曾受到皇帝的深厚恩泽。诗中“一枝带得銮坡雨,洒向南州散酷炎”巧妙地将竹子与雨水结合,象征着皇帝的恩泽如雨般滋润着南方的州府,为那里带去清凉与安宁。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南方人民的关怀。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