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餐取:吸取,吸收。
- 峰霞:山峰上的云霞。
- 翠岚:青绿色的山雾。
- 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从山石中生出。
- 劖(chán):刻,雕凿。
- 小终南:小型的终南山,终南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这里指山居环境如终南山般幽静。
- 虚室:空旷的房间。
- 生白:产生光明,这里指房间明亮。
- 帖仿:模仿书法作品。
- 萧斋:指萧子云的书法,萧子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 过蓝:超越蓝色,比喻书法技艺高超。
- 山长:山中的隐士。
- 鸿自一:鸿雁独自飞翔,比喻隐士孤独。
- 市喧:市井的喧嚣。
- 虎成三:成语“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不实之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惠子:指惠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庄子为友。
- 雅道:高雅的文化艺术。
- 寥寥:稀少。
- 荷担:承担,这里指继承和发扬。
翻译
吸取山峰上的云霞,坐在青翠的山雾之中,山石被雕凿成小型的终南山。窗户悬挂在空旷的房间,总是显得明亮,模仿萧子云的书法,技艺高超到超越蓝色。山中的隐士总是孤独如鸿雁,市井的喧嚣中人们还笑话“三人成虎”。应该庆幸有惠施这样的人能理解我,高雅的文化艺术虽然稀少,但有人愿意承担其传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董其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文化的追求。诗中通过“餐取峰霞”、“云根劖出小终南”等意象,展现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超脱。同时,通过对“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等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最后,诗人以“应怜惠子能知我”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文化传承责任的自觉承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艺术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