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居:正坐。
- 毗岚:梵语,意为迅猛的风,暴风。
- 钵昙:即钵多罗,指僧人的食器,也泛指僧人。
- 漱石:用石头漱口,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
- 芬润六:指六种芬芳的润泽之物,这里可能指六种香料或草药。
- 御风:驾驭风,形容行走如风。
- 素云三:指三朵洁白的云。
- 绿天:指书籍,因古代书籍多用竹简,竹为绿色。
- 书经叶:指书写经文的叶子,这里比喻书籍。
- 碧涧:清澈的山涧。
- 洗砚潭:洗笔砚的水潭,指文人雅士的居所。
- 身隐:隐居。
- 无文:没有文字,这里指没有留下文学作品。
- 碑板:刻有文字的石板,这里指碑文。
- 大江南:指江南地区,这里泛指广大地区。
翻译
正坐之间,仿佛有迅猛的风暴升起,清凉之处显现出僧人的身影。用石头漱口,同时享受六种芬芳的润泽,行走间不时看到三朵洁白的云。书籍如同书写经文的叶子,清澈的山涧是洗笔砚的水潭。隐居于此,虽然没有留下文学作品,但看看江南地区那些大大小小的碑文,也是一种真切的体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董其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毗岚”、“钵昙”等佛教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境界。同时,通过“漱石”、“芬润六”、“御风”、“素云三”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最后,诗人以“身隐无文”自谦,实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