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 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 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 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筱骖(xiǎo cān):古代指小马,这里比喻年轻时的朋友。
  • 出处:指出仕或隐居。
  • 商参:指商山四皓和参星,比喻不同道。
  • 阮家犊鼻:指阮籍的贫穷,阮籍曾因贫穷而穿犊鼻裤。
  • 狐书:指家传的书籍,这里比喻家学。
  • 风流:指才华横溢。
  • 仲二:指陈仲醇,二可能表示排行。
  • 骨相:指人的骨骼和相貌,这里比喻性格和气质。
  • 朋三:指朋友,三可能表示多数。
  • 扛鼎:比喻笔力雄健。
  • 清羸:指清瘦。

翻译

回忆起我们年轻时的友谊,就像小马一样纯真。尽管后来我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们的关系并未因此变得疏远。你虽然贫穷,却有着阮籍般的骄傲;而我,虽然家学渊源,却感到羞愧。你的才华横溢,我自愧不如,但我们共同的性格和气质让我们成为了朋友。你的笔力雄健,足以扛起重鼎,即使身体清瘦,也不会因此放弃承担重任。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其昌赠给陈仲醇的,表达了对陈仲醇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诗中通过对比两人的生活境遇和才华,展现了陈仲醇的骄傲和才华,以及董其昌的自谦和敬佩。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尊重。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