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高孩之宪使四十

东海泱泱旧建牙,隼旟龙节玺书嘉。 行间旗鼓高文苑,字里风霜凛法家。 盾墨磨将毫散綵,幕莲开处剑生花。 虽然方叔称元老,不似冯唐遇主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泱泱:形容水势浩大。
  • 建牙:古代军队出征时树立的旗帜。
  • 隼旟:古代一种绘有隼鸟图案的旗帜,常用于军中。
  • 龙节:古代使者所持的龙形符节,象征权威。
  • 玺书:古代皇帝的诏书。
  • 高文苑:指文采斐然,才华横溢。
  • 法家:古代的一个学派,主张法治。
  • 盾墨:指在盾牌上磨墨,比喻战事紧张。
  • 幕莲:帐幕中的莲花,比喻高洁。
  • 方叔:古代贤臣,此处指宪使。
  • 冯唐:汉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 遇主赊:得到君主的赏识。

翻译

东海浩瀚,旧时旗帜高扬,隼鸟图案的旗帜和龙形符节,皇帝的诏书赞誉有加。 军中旗鼓,文采斐然,字里行间,法家的风霜凛然。 盾牌上磨墨,笔尖散发出光彩,帐幕中的莲花开放,剑尖仿佛生出花朵。 虽然方叔被誉为元老,却不如冯唐那样得到君主的深厚赏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宪使的威严与才华,通过“东海泱泱”、“隼旟龙节”等意象展现了其军功显赫,而“高文苑”、“法家”则突出了其文治武功。诗中“盾墨磨将毫散綵,幕莲开处剑生花”巧妙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宪使在战乱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结尾通过对比“方叔”与“冯唐”,表达了宪使虽功勋卓著,但未得到应有的赏识,透露出一丝遗憾。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