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侯馆冯礼亭大中丞携尊夜过席上酬之

传呼小队出夷门,屏却朱斿款绿尊。 辛苦东方犹待诏,别离江令几消魂。 素衣未遣京尘化,铁钺能回国步屯。 月满繁台闻坐啸,何如清夜舞刘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 侯馆:古代贵族的馆舍。
  • 冯礼亭: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贵族。
  • 大中丞:古代官职名,相当于高级官员。
  • 携尊:携带酒器,指带着酒来。
  • 夜过:夜间来访。
  • 屏却:排除,摒弃。
  • 朱斿(yóu):红色的旗帜。
  • 款:款待。
  • 绿尊:绿色的酒器,指酒。
  • 东方犹待诏:指东方朔,汉代文学家,曾待诏金马门,这里比喻自己还在等待机会。
  • 江令:指江淹,南朝文学家,曾任尚书令,这里比喻离别之情。
  • 消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思念。
  • 素衣:白色的衣服,比喻清白的身份。
  • 京尘:京城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 铁钺(yuè):古代的兵器,比喻权力。
  • 国步屯:国家的命运艰难。
  • 繁台: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 坐啸:坐着吟咏。
  • 刘琨:晋代文学家,曾有“清夜舞剑”的故事。

翻译

在大梁的贵族馆舍中,冯礼亭大中丞带着酒器夜间来访,我以酒款待他。我像东方朔一样还在等待机会,离别之情让我如同江淹一般感到极度的悲伤。我仍保持着清白的身份,未被京城的尘土所污染,而权力能够帮助国家渡过艰难的时刻。在繁台的月光下坐着吟咏,这样的清夜,是否也像刘琨那样舞剑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梁侯馆中与冯礼亭大中丞夜间的交流,通过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抱负。诗中“东方犹待诏”和“江令几消魂”分别借用东方朔和江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感慨。同时,“素衣未遣京尘化”和“铁钺能回国步屯”则展现了自己保持清白和为国家担忧的情怀。最后,以“繁台闻坐啸”和“清夜舞刘琨”作结,既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诗意,也隐含了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