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策畸墅问水二首

南村欣赏数从君,积水窥天淼不分。 岂向尧年歌石烂,将无楚泽混鱼群。 怀人几失空梁月,泛宅遥连极浦云。 顾我玉杯书未就,何当行药逗斜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畸墅:指陆君策的别墅,畸指不规则,这里可能指别墅建筑风格独特。
  • 积水窥天淼不分:积水深广,天空和水面连成一片,难以分辨。
  • 尧年:指古代传说中的尧帝时代,比喻太平盛世。
  • 石烂:比喻时间长久,出自《庄子·逍遥游》“石烂海枯”。
  • 楚泽:指楚地的湖泊,这里泛指水域。
  • 泛宅:指在水上居住的宅邸。
  • 极浦:遥远的水边。
  • 行药:指服用药物,这里可能指散步或行走以助药效。
  • 斜曛:夕阳的余晖。

翻译

南村的景色我常来欣赏,多亏了陆君策的陪伴,那里的积水深广,天空和水面连成一片,难以分辨。难道是在尧帝那样的太平盛世中歌唱石烂的传说,还是说在楚地的水域中,鱼群混杂难以区分?我怀念的人,仿佛失去了空中的月亮,而我的居所则远远地连接着遥远水边的云彩。我手中的玉杯还未书写完毕,何时才能服用药物,漫步在夕阳的余晖中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陆君策的畸墅中欣赏南村景色的情景,通过积水窥天、石烂歌谣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中“积水窥天淼不分”一句,以积水深广、天空和水面的模糊不清,形象地描绘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后文通过对“尧年”、“楚泽”等典故的引用,增添了诗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结尾处的“行药逗斜曛”则透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董其昌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