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

驱车宛叶逐游尘,春出秋归似雁臣。 闻道晚来差丧我,论才少且不如人。 石渠书拟雠同异,金屋恩须问故新。 入洛愧虚先达荐,初衣仍返会稽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答谢。
  • 叶少师:人名,叶向高的别称,明代官员。
  • 台山:地名,指今浙江省台州市一带。
  • 宛叶:地名,指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 逐游尘:追随游子的尘埃,比喻四处奔波。
  • 雁臣:比喻像候鸟一样随季节迁徙的官员。
  • 差丧我:指自己的才能或境遇不如他人。
  • 论才:评价才能。
  • 石渠书:指官方的藏书。
  • 雠同异:校对书籍,纠正错误。
  • 金屋恩:指皇帝的恩宠。
  • 故新:旧友与新交。
  • 入洛:指到洛阳,古代文人常以此表示进入仕途。
  • 初衣:指平民服装,比喻辞官归隐。
  • 会稽薪:指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柴火,比喻归隐后的生活。

翻译

驾车在宛叶之地追逐游子的尘埃,春天出发秋天归来,如同随季节迁徙的雁臣。 听说近来我已不如他人,论才能更是少有人及。 我曾拟定校对官方藏书,纠正其中的错误,皇帝的恩宠也需询问旧友与新交。 我为未能先达推荐而感到羞愧,即使辞官归隐,仍要返回会稽,过简朴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驱车宛叶逐游尘”描绘了诗人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春出秋归似雁臣”则以雁臣自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后两句“闻道晚来差丧我,论才少且不如人”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谦和对现实的不满。末句“初衣仍返会稽薪”则表明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无限向往。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