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赐午门百麦饼宴恭纪

尝新诏墨九霄温,簪笏晨趋建礼门。 谷有嘉名居稷后,天临广宴陋膏屯。 大烹巳叶彤弓什,正席先叨熟釜恩。 恰值百年脩旷典,肃宗皇帝圣文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敕赐:皇帝的赏赐。
  • 午门:紫禁城的正门。
  • 麦饼宴:一种宴会形式,以麦饼为主食。
  • 恭纪:恭敬地记录。
  • 诏墨:皇帝的诏书。
  •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皇帝的恩泽。
  • 簪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簪子和笏板,代指官员。
  • 建礼门:皇宫中的一座门。
  • :古代五谷之一,代表农业。
  • 天临:皇帝亲临。
  • 广宴:盛大的宴会。
  • 陋膏屯:指简陋的宴席。
  • 大烹:盛大的烹饪,指盛宴。
  • 叶彤弓什:红色的弓和箭,象征皇帝的武力。
  • 正席:正式的座位。
  • 熟釜恩:指皇帝的恩赐。
  • 脩旷典:指重大的典礼。
  • 肃宗皇帝:指当时的皇帝。
  • 圣文孙:指皇帝的子孙。

翻译

皇帝的赏赐温暖如九霄之上的诏书,官员们清晨佩戴着簪笏,急忙前往建礼门。 谷物有着美好的名称,位于稷之后,皇帝亲临盛大的宴会,简陋的宴席相形见绌。 盛大的烹饪已经符合了红色的弓箭象征,正式的座位上首先享受到了皇帝的恩赐。 正值百年一遇的盛大典礼,肃宗皇帝的圣明子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皇帝赐宴的盛况,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隆重和皇帝的恩泽。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九霄”比喻皇帝的恩泽,“叶彤弓什”象征皇帝的武力,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皇帝的尊敬和对盛大典礼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皇权的崇敬和对国家盛事的自豪。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