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亭:幽静的亭子。
- 旋:返回。
- 晴翠:晴朗时山峰的翠绿色。
- 徐孺榻:徐孺,东汉时期的名士,榻指床,这里指徐孺的床榻,比喻高雅的居所。
- 伯牙弦:伯牙,古代著名琴师,弦指琴弦,这里指伯牙的琴声,比喻美妙的音乐。
- 风月:风景和月色,泛指美好的景色。
翻译
我久久地系马在这幽静的亭子旁,不愿离去。亭前的景物各自争奇斗艳。晴朗的天空下,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环绕着城市的苍烟与万家的炊烟相连。花影摇曳,仿佛侵入了徐孺的高雅居所,莺鸟的歌声巧妙地与伯牙的琴声相和。因为你的缘故,我想买下西边的邻居地,与你平分这美好的风月,共度余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幽亭前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对友人林君叔孟的深厚情谊。诗中“倚天晴翠千峰出,绕郭苍烟万井连”一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山峰与城市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的情怀。结尾处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送李君唐英赴春官二首 其一 》 —— [ 明 ] 黄仲昭
- 《 奉和袁主事登虎丘寺浮图韵 》 —— [ 明 ] 黄仲昭
- 《 和丁石崖太守赠箕阳陈宪副致政诗六首 其五 》 —— [ 明 ] 黄仲昭
- 《 送韦提学致仕还家二首 》 —— [ 明 ] 黄仲昭
- 《 题四景山水为林君叔孟赋 》 —— [ 明 ] 黄仲昭
- 《 致仕过常思岭兰若和故友彭从吾韵二首 》 —— [ 明 ] 黄仲昭
- 《 梨岭道中十八首 其十一 》 —— [ 明 ] 黄仲昭
- 《 题府学正蒙斋黉宫春晓图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