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岁二首

· 黄衷
一犁黄犊少逢年,糠籺谁知未愧天。 铜鼓几家还夜燕,□蓬孤屿有朝眠。 仙槎自逐苍龙上,野席长浮白鹭边。 乳下小儿人不售,寡妻号绝社仓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犁黄犊:指耕田的牛,这里比喻农民。
  • 糠籺:粗粮,指粗糙的食物。
  • 愧天:对天感到羞愧,意指生活困苦,愧对天意。
  • 铜鼓:古代乐器,这里可能指节日的庆祝。
  • 蓬孤屿:孤立的小岛,比喻孤独无助。
  • 仙槎:传说中可以乘之到达仙境的船。
  • 野席:野外的席子,指简陋的住所。
  • 白鹭:一种水鸟,常用来象征自由或孤独。
  • 乳下小儿:指还在哺乳期的婴儿。
  • 寡妻:寡妇。
  • 号绝:绝望的呼号。
  • 社仓:古代农村的公共粮仓。

翻译

农民们常年劳作,却难得丰收之年,吃着粗糙的食物,他们心中对天感到羞愧。几家欢乐的铜鼓声在夜晚回荡,而孤独的小岛上有人却在清晨沉睡。仙人的船只随着苍龙上升,野外的席子旁白鹭飞翔。还在哺乳的婴儿无人照顾,寡妇在社仓前绝望地呼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孤独无助的境遇。诗中通过对比“铜鼓几家还夜燕”与“蓬孤屿有朝眠”,突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们的孤独感。后两句“仙槎自逐苍龙上,野席长浮白鹭边”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追求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困顿和无奈。最后两句“乳下小儿人不售,寡妻号绝社仓前”更是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悲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