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心楼夜宿病中作

· 杨慎
落阱重逢下石人,七旬衰病命逡巡。 藤萝深箐猿猱穴,瘴疠穷山虎豹邻。 枯木几时沾雨露,戴盆何地见星辰。 元夫幸遇暌孤日,寂寞寒灰也望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落阱:掉入陷阱。
  • 重逢:再次遇到。
  • 下石人:指陷害自己的人。
  • 七旬:七十岁。
  • 衰病:衰老和疾病。
  • 命逡巡:命运徘徊不定。
  • 藤萝深箐:藤蔓和竹林深处。
  • 猿猱穴:猿猴的巢穴。
  • 瘴疠: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是瘴气。
  • 穷山:偏远的山区。
  • 虎豹邻:与虎豹为邻,形容环境险恶。
  • 枯木:干枯的树木。
  • 沾雨露:得到滋润。
  • 戴盆:比喻处境艰难。
  • 何地:哪里。
  • 见星辰:比喻看到希望或光明。
  • 元夫:指自己。
  • 幸遇:幸运地遇到。
  • 暌孤日:孤独的日子。
  • 寂寞寒灰:形容孤独凄凉。
  • 望春:期待春天的到来。

翻译

再次遇到那些陷害我的人,我已是七十岁的衰弱病体,命运徘徊不定。 身处藤蔓和竹林深处的猿猴巢穴,周围是充满瘴气的偏远山区,与虎豹为邻。 干枯的树木何时能得到雨露的滋润,我这处境艰难的人又能在哪里看到希望的光芒? 幸运地在这孤独的日子里,即使孤独凄凉如寒灰,也依然期待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希望的渴望。诗中,“落阱重逢下石人”一句,既表达了对陷害者的憎恨,也反映了自身的无奈。通过“藤萝深箐猿猱穴,瘴疠穷山虎豹邻”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险恶与孤独。尽管处境艰难,作者仍怀有希望,期待春天的到来,这体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杨慎在逆境中的坚强与乐观。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