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嵩明太守罗果齐

· 杨慎
肯为衰翁百里来,萧条寒馆是春台。 世家文藻匡时略,环海讴歌作郡才。 芳草已随江柳发,棠花遥映野梅开。 从今诗苑添嘉话,清梦高峣夜夜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嵩明:地名,今属云南。
  • 太守: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县长。
  • 罗果齐:人名,诗中的收件人,可能是当时的嵩明太守。
  • 衰翁:年老体衰的人,这里可能是诗人自指。
  • 春台:比喻美好的境地。
  • 世家:指出身于世代有声望的家庭。
  • 文藻:文采,文学才华。
  • 匡时略:匡正时弊的策略。
  • 环海:指全国,因为中国古代认为国家四周被海环绕。
  • 讴歌:歌颂,赞美。
  • 作郡才:治理一郡的才能。
  • 棠花:一种花,这里可能指海棠花。
  • 野梅:野生的梅花。
  • 诗苑:诗坛,诗歌创作的领域。
  • 嘉话:美好的谈话或故事。
  • 高峣:高远,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梦境或思绪。

翻译

愿意为了我这个衰弱的老人,不远百里来到这寒冷的住所,这里虽简陋却如春日般温暖。 你出身名门,文采斐然,有着匡正时弊的策略,全国都在歌颂你治理郡县的才能。 芳草随着江边的柳树一同生长,棠花与野外的梅花相互辉映。 从今以后,诗坛将增添一段佳话,我的梦境将夜夜回到那高远清幽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杨慎赠给嵩明太守罗果齐的作品,表达了对罗果齐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诗中,“衰翁”自指,显示出诗人的谦逊和自嘲,而“春台”则比喻罗果齐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诗中赞美了罗果齐的文采和治理才能,以及他在民间的良好声誉。结尾处,诗人预言自己的诗作将为诗坛增添佳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