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和邓沃泉

· 黄衷
曾携琴剑楚山栖,桃放仙源路已迷。 赤壁梦中孤雁杳,黄陵行次一猿啼。 怜才忍诵思玄赋,吊古空嗟荐福碑。 岁晚几人同野兴,飞花风外舞鹍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琴剑:指文人的行装或随身携带的乐器和剑。
  • 楚山:楚地的山,泛指楚国境内的山。
  • 桃放仙源:比喻隐居或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赤壁梦:指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梦境,这里可能指对历史往事的回忆。
  • 孤雁杳:孤雁消失不见,比喻孤独无依。
  • 黄陵:地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古代有黄陵庙,祭祀舜帝。
  • 猿啼:猿猴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哀怨或思乡之情。
  • 思玄赋:指怀念或赞美才华横溢的人的赋文。
  • 荐福碑:指古代文人题写的碑文,这里可能指对古代文人的怀念。
  • 野兴:指在野外的兴致或情怀。
  • 飞花风外:风吹落的花瓣,形容春天的景象。
  • 舞鹍鸡:鹍鸡,传说中的一种大鸟,这里可能指自由飞翔的鸟。

翻译

曾经携带着琴和剑在楚山中栖息,桃花盛开时迷失了通往仙境的路。在赤壁的梦境中,孤独的雁儿消失无踪,黄陵的行旅中,只有一只猿猴在哀鸣。怜惜才华,不忍心再读那些赞美才子的赋文,凭吊古人,空自感叹那些荐福碑的遗迹。岁月已晚,有几人能共享这野外的兴致,风吹落的花瓣在风外舞动,就像自由飞翔的鹍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往昔隐逸生活的回忆和对历史遗迹的凭吊,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琴剑楚山”、“桃放仙源”、“赤壁梦”、“孤雁杳”等,构建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结尾的“飞花风外舞鹍鸡”更是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无限向往。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