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橘

· 杨慎
绿橘试新霜,金丸缀紫房。 美人怜节物,含笑出长廊。 玉手劳亲摘,朱唇不忍尝。 浓薰九微火,清芬百和香。 捧持青玉案,投赠白云乡。 桃李终成俗,芝兰岂并芳。 真堪颂屈子,讵许掷潘郎。 罗帕分珍赐,犹疑出上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薰橘:用香料熏制的橘子。
  • 金丸:形容橘子成熟时的颜色和形状,像金色的丸子。
  • 紫房:指橘子的果皮,因成熟时呈紫色。
  • 节物:应时的物品,这里指应季的橘子。
  • 九微火:微弱的火,这里指用来熏制橘子的火。
  • 百和香:多种香料混合的香气。
  • 青玉案:青玉制成的案几,这里指精美的器皿。
  • 白云乡:指仙境或高雅之地。
  • 芝兰:香草,比喻高洁的人或物。
  • 屈子:指屈原,楚国诗人,以高洁著称。
  • 讵许:岂能允许。
  • 潘郎:指潘安,古代美男子,这里可能指世俗的美。
  • 上方:指天界或高处,这里指珍贵难得。

翻译

新霜初降,绿橘成熟,金色的果实点缀在紫色的果皮中。美人怜爱这应时的橘子,含笑走出长廊。她亲手摘下橘子,却舍不得品尝。用微弱的火熏制,散发出百种香料混合的清芬。将这珍贵的橘子放在青玉案上,赠送给高雅之地。桃李终究显得俗气,芝兰又怎能与之并论。这橘子真值得赞颂,岂能允许像潘安那样世俗的美。用罗帕包裹着这珍贵的赐予,仍然怀疑它出自天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美人与薰橘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橘子的珍贵与美人的高洁。诗中,“金丸缀紫房”形象地描绘了橘子的成熟之美,而“浓薰九微火,清芬百和香”则传达了薰橘的香气与制作过程的精致。美人的形象与橘子的香气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结尾的“罗帕分珍赐,犹疑出上方”更是增添了橘子的神秘与珍贵,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遐想。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杨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