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家严及弟
十世孔宣圣,七世王文中。
根深实乃茂,源盛流斯丰。
此道自余祖,默成随污隆。
余父承家学,发蕴开无穷。
过庭日诗礼,大儒诲余宗。
敢不自惕厉,门阶尚无从。
影响虽有见,作辍原非工。
行行向不惑,我友来岭东。
十年重聚首,所说非昔同。
两月甚开益,因之麻姑峰。
托病谢人事,专参近师翁。
目击道已存,五日心融融。
丝毫无所缚,四体如乘风。
生机浡然出,左右原自逢。
始信学贵传,匪传错施功。
立德苟不孤,响应如洪钟。
用行舍则藏,何事轻王公。
友于倘同志,吾土回淳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孔宣圣: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 王文中:可能指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其学说为“心学”。
- 污隆:指世道的兴衰。
- 过庭:指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 惕厉:警惕自励。
- 作辍:指学习或工作的中断。
- 不惑:指四十岁,古人认为人到四十岁,对世事有了透彻的理解,不再迷惑。
- 开益:启发和增益。
- 麻姑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山峰。
- 师翁:指老师或长辈。
- 生机:生命的活力。
- 浡然:旺盛的样子。
- 响应:回声,比喻反应迅速。
- 友于:指朋友。
翻译
十代祖先是孔子,七代祖先是王阳明。根基深厚,果实自然茂盛;源头旺盛,水流自然丰富。这个道理从我的祖先那里传承下来,默默地随着世道的兴衰而发展。我的父亲继承了家学,发掘了无限的知识。在家中,我每天接受诗书礼仪的教育,大儒们教导我的家族。我怎么敢不警惕自励,因为家门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有时能看到一些成果,但学习的中断并不是真正的功夫。我即将到达不惑之年,我的朋友从岭东来访。十年后我们再次相聚,所谈的内容与以往大不相同。这两个月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因此我前往麻姑峰。我以生病为由谢绝了人事,专心参拜我的老师。我亲眼所见,道已经存在,五天内心情愉悦。没有一丝束缚,全身如同乘风而行。生命的活力旺盛地涌现,左右自然相逢。我开始相信学习贵在传承,不是随意施加的功夫。如果立德不孤独,反应就会像洪钟一样迅速。用行舍则藏,何必轻视王公。如果朋友有相同的志向,我们的土地将回归淳朴的风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学问传承的自豪,以及对个人学习和修养的深刻反思。诗中,作者通过对家族历史和家学的回顾,强调了学问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个人成长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家族和个人的描绘,诗歌传达了一种对学问和道德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成长和友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