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孟端画竹
九龙山人标格奇,平生与竹同襟期。
兴来为竹写真意,笔端飒飒生凉飔。
一枝高拂青霄雾,葛陂神物化龙去。
一枝低扫白石苔,缑山仙子乘鸾来。
疏影微茫远还碧,颇似潇湘秋月夕。
翠色茏葱近更深,又似淇园春雨晴。
昔年老可今安在,遗迹流传重千载。
山人挥洒更入神,使可见之心亦骇。
我家闽山丛竹幽,朅来不见心悠悠。
今日披图看风景,分明一叚闽山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龙山人:指王孟端,明代画家,以画竹著称。
- 标格:风范,风格。
- 襟期:抱负,志趣。
- 飒飒:形容风声或迅速动作的声音。
- 凉飔:凉风。
- 青霄:高空。
- 葛陂:地名,传说中龙的起源地。
- 神物:指龙。
- 缑山:山名,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仙子:仙女。
- 乘鸾:骑着凤凰,指仙人出行。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常用来指代湖南地区。
- 茏葱:形容草木茂盛。
- 淇园:地名,以竹子闻名。
- 老可:可能指王孟端,也可能泛指老画家。
- 挥洒:指作画时的自由洒脱。
- 入神:形容技艺高超,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 朅来:来到,前往。
- 披图:展开画卷。
- 一叚:一段,一片。
翻译
九龙山人王孟端的风范独特,一生与竹子有着相同的志趣。兴致来时,他为竹子描绘真实的意境,笔端仿佛生出凉风。一枝竹子高高触及高空的雾气,仿佛葛陂的神龙化形而去;另一枝轻轻拂过白石上的苔藓,如同缑山的仙子骑着凤凰降临。稀疏的影子朦胧而远,又显得碧绿,颇似潇湘秋夜的月光;翠绿的颜色在近处更加深沉,又像是淇园春雨过后的晴朗。昔年的老画家如今何在,留下的作品流传千古。山人作画更是神乎其技,即使见到他的画作,心中也会感到惊骇。我家闽山的竹林幽深,来到这里却不见其踪,心中感到悠然。今日展开画卷观赏风景,分明是一片闽山的秋色。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明代画家王孟端画竹的高超技艺和深远意境。诗中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画中竹子的形象,既有高耸入云的雄伟,又有轻拂苔石的细腻,展现了竹子的多重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竹子不同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画家艺术成就的敬仰。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竹林的怀念,以及通过画作感受到的家乡秋色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