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都舟中寄谢狷斋

· 杨慎
江波锦落寒潭清,彩舟晓发芙蓉城。 中流帆影虹蜺卧,夹岸橹声鹅鹳鸣。 越裳白雉巳入贡,荒服碧鸡猫远征。 秪凭一札隔岁递,未知双剑何时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都: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
  • 谢狷斋: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江波锦落: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如锦缎般美丽。
  • 寒潭清: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
  • 彩舟:装饰华丽的船。
  • 晓发:早晨出发。
  • 芙蓉城:指成都,因其盛产芙蓉而得名。
  • 中流:江河中央。
  • 虹蜺:即彩虹,这里形容帆影如彩虹般横卧水面。
  • 橹声:划船时橹发出的声音。
  • 鹅鹳鸣:鹅和鹳的叫声。
  • 越裳白雉:古代传说中的珍禽,这里指远方进贡的珍奇物品。
  • 荒服碧鸡:荒服,指边远地区;碧鸡,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指远方的征途。
  • 秪凭一札:只凭一封信。
  • 隔岁递:隔年传递。
  • 双剑:可能指作者与谢狷斋的友谊或共同的事业,比喻两人的关系或目标。

翻译

江水波光粼粼,寒潭清澈见底,我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早晨从芙蓉城出发。船行至江河中央,帆影如同彩虹般横卧在水面上,两岸传来划船的橹声和鹅鹳的鸣叫。远方的越裳白雉已经进贡,而我却在边远的荒服之地,踏上了寻找碧鸡的远征。只能凭借一封隔年传递的信件来联系,不知道我们两人的剑何时能再次并肩作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广都舟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晨江上的宁静与美丽。诗中“虹蜺卧”、“鹅鹳鸣”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后两句则透露出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共同目标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杨慎诗歌的独特魅力。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