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 虞堪
秉烛夜何长,芳筵惜春暖。 莺花已惊曙,东风杂弦管。 还念战场人,冰花䥫衣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秉烛:手持蜡烛。
  • 芳筵:美好的宴席。
  • 莺花:黄莺和花朵,泛指春天的景象。
  • 惊曙:被黎明的光线惊醒。
  • 东风:春风。
  • 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战场人:指在战场上的人。
  • 冰花:结冰的花纹,形容寒冷。
  • 䥫衣:铁甲,古代战士的铠甲。

翻译

手持蜡烛,夜晚显得多么漫长,我们珍惜这春暖花开时的美好宴席。黄莺和花朵已被黎明的光线惊醒,春风中夹杂着弦乐和管乐的声音。然而,我们还是想念那些在战场上的人,他们的铁甲上满是冰花,寒冷刺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宴席的温馨与战场的严寒,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战争中士兵的深切同情。诗中“秉烛夜何长”一句,既描绘了宴席的宁静与温馨,又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春风与弦管的和谐,与战场上的冰花铁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宝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虞堪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