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陶公天民彦,慨世少复真。 吾真既不复,弥缝焉得淳。 大哉鲁中叟,日月万古新。 六经罗章句,灰灭甚狂秦。 所赖故来物,耿耿绝纤尘。 耳目各聪明,四体俱能勤。 如何不自识,浪子忘其亲。 赖君有巨筏,与我渡迷津。 歌彼饮酒诗,脱我头上巾。 一醉自如如,永为羲皇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创作的关于饮酒的二十首诗。
  • 陶公天民彦:陶公,指陶渊明;天民,指有德行的人;彦,指才德出众的人。
  • 慨世少复真:慨,感慨;世,世间;少复真,很少有恢复到真实状态的。
  • 弥缝:修补,弥补。
  • 鲁中叟:指孔子,因其为鲁国人。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
  • 章句:指文章的段落和句子。
  • 灰灭:像灰一样消失。
  • 狂秦:指秦始皇,因其焚书坑儒而被后世称为“狂秦”。
  • 故来物:指传统、历史。
  • 耿耿:明亮,清晰。
  • 纤尘:微小的尘埃。
  • 浪子: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 巨筏:大筏子,比喻重要的指导或帮助。
  • 迷津:迷失的路途。
  • 羲皇人:指古代的贤人,羲皇即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翻译

陶渊明是天生的贤民,他感慨世间很少有事物能恢复到真实状态。如果我们的真实本性不再,又怎能修补得回归淳朴呢?伟大的孔子,他的教诲如日月般万古常新。六经中的章句,虽然曾像灰一样被秦始皇消灭,但所幸的是,传统和历史依然清晰明亮,没有被微小的尘埃所遮蔽。我们的耳朵和眼睛依然聪明,四肢也能勤劳工作。为何我们不自知,像浪子一样忘记了我们的亲人?幸好有你这样的巨筏,帮助我渡过迷失的路途。唱起那饮酒的诗篇,脱下我头上的巾帽。一醉之后,我便自在自如,永远成为古代贤人的追随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模仿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真实和淳朴的向往,以及对孔子教诲和传统价值的尊重。诗中,“陶公天民彦”一句即点明了陶渊明的品德和才华,而“慨世少复真”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真实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孔子和六经的提及,强调了传统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巨筏”和“迷津”的比喻,表达了对指引和帮助的感激。最后,诗人通过饮酒和脱巾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和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古代贤人生活方式的向往。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