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金沙江

· 杨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拼音

注释

嘉陵:江名,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驿楼:住宿的地方,这里指金沙江巡检司衙门的房子。 栏干曲:指诗人焦躁不安地等待,所以栏干的每个曲折转换之处,都到过了的意思。曲,指栏干所围成的形状。辛弃疾的《满江红》里末句“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何应龙《清晓》:“画楼十二栏干曲,春在珠帘第几重。” 瘴海:指南方有瘴气之地。《旧唐书·萧遘徐彦若等传论》:“逐徐薛於瘴海,置綮朴於巖廊。”唐·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诗:“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泪下,一纸 岭 南书。”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35年)被谪贬戍边的状元郎杨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第一次渡过金沙江,在金沙江巡检司衙门借宿,入夜听金沙江水波涛滚滚,难以入眠,遂于案头吟出了《宿金沙江》,给后人留下了这首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的传世诗作。这滚滚的金沙江水使杨状元发泄出了谪戍边陲的一腔哀怨,以昔非今比的旅行思绪相对照。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