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行

· 杨慎
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贯晴雷吼。 中有不断之长风,冲波动林沙石走。 只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 我行其野岁仲春,春寒野阴云物屯。 病骨淩兢坐自踬,欲去未到先愁人。 山灵相假若有神,纤萝不动停飙尘。 鸟鸟声乐旅颜破,仆夫笑语庞眉伸。 翻思往昔兰台直,披襟曾奋雌雄笔。 金门玉堂远别来,景差唐勒长相忆。 飘蓬落羽向南荒,憔悴荣华宁有常。 不学回风悲屈子,江边愁结芰荷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山:青黑色的山。
  • 峡束:峡谷的狭窄部分。
  • 沧江:泛指江河。
  • 天梁:比喻高大的桥梁或山脊。
  • 晴雷:晴天中的雷声。
  • 冲波:冲击波。
  • 动林:使树林摇动。
  • 沙石走:沙石被风吹动。
  • 只尺颠崖:极近的陡峭悬崖。
  • 迥不分:难以分辨。
  • 岁仲春: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
  • 云物屯:云雾聚集。
  • 病骨淩兢:形容身体病弱,行走不稳。
  • 坐自踬:因病弱而跌倒。
  • 山灵相假:山神似乎在帮助。
  • 纤萝不动:细小的藤萝静止不动。
  • 停飙尘:风停止,尘土不扬。
  • 鸟鸟声乐:鸟儿的叫声如同音乐。
  • 旅颜破:旅途中的面容变得开朗。
  • 庞眉伸:眉毛舒展,形容心情舒畅。
  • 兰台直:指在兰台(古代官署名)任职。
  •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豪放。
  • 雌雄笔:比喻文笔雄健。
  • 金门玉堂:指高官显贵的居所。
  • 景差唐勒:指古代文人景差和唐勒。
  • 飘蓬落羽:比喻漂泊不定。
  • 憔悴荣华:形容从荣华富贵到憔悴不堪。
  • 回风悲屈子:回风,指屈原《离骚》中的“回风”,比喻悲伤的情感。
  • 芰荷裳:用芰荷(一种水生植物)制成的衣裳,比喻清贫。

翻译

青黑色的山峰峡谷紧束着江河的出口,高大的桥梁横贯天际,晴天中雷声轰鸣。 那里有持续不断的强风,冲击波使树林摇动,沙石被风吹动。 极近的陡峭悬崖难以分辨,征战的马儿长嘶,旅人低头。 我在二月的田野上行走,春寒料峭,云雾聚集。 病弱的身体行走不稳,跌倒在地,想要前行却先感到忧愁。 山神似乎在帮助,细小的藤萝静止不动,风停止,尘土不扬。 鸟儿的叫声如同音乐,旅途中的面容变得开朗,仆人们笑语盈盈,心情舒畅。 回想过去在兰台任职,敞开衣襟,文笔雄健。 远离了金门玉堂,长久地怀念古代文人景差和唐勒。 漂泊不定,从荣华富贵到憔悴不堪,这是常态。 不像屈原那样因回风而悲伤,江边忧愁地结着芰荷衣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春寒料峭的仲春时节,行走在野外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比自然景象的壮阔与自身的病弱,表达了作者对过往荣耀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山灵相假若有神”等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想象,而“不学回风悲屈子”则体现了作者不愿沉溺于悲伤,而是选择面对现实,保持坚韧的心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杨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