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

· 杨慎
萧郎雅工金碧画,爱画碧鸡与金马。 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潇洒。 摇落深知宋玉悲,登山临水送将归。 丹林初晓清霜重,紫谷斜阳赤烧微。 故人辞我故乡去,滇树遥遥接巴树。 桑落他山共醉时,枫香客路销魂处。 白首遐荒老未还,流波落木惨离颜。 锦城红湿那能见,千里随君万里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郎:指杨慎自己,古代文人常以“萧郎”自称,表示清高脱俗。
  • 雅工:精通,擅长。
  • 金碧画:一种以金粉和石青为主要颜料的绘画风格,色彩鲜艳。
  • 碧鸡金马:指云南的碧鸡山和金马山,这里用作画的题材。
  • 行色:行旅的情状或景色。
  • 秋光:秋天的景色。
  • 摇落:指树叶凋落。
  • 宋玉悲: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其《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子,后世常以“宋玉悲”指代秋天的哀愁。
  • 丹林:红叶的树林。
  • 清霜:清晨的霜。
  • 紫谷:紫色的山谷,可能指夕阳下的山谷。
  • 斜阳:傍晚的太阳。
  • 赤烧:指夕阳的余晖。
  • 滇树巴树:分别指云南和四川的树木,这里代表两地。
  • 桑落:指桑树落叶,比喻离别之时。
  • 枫香:枫树的香气。
  • 销魂:极度悲伤或极度快乐。
  • 白首:白发,指年老。
  • 遐荒:边远荒凉之地。
  • 流波:流水。
  • 落木:落叶。
  • 惨离颜:悲伤的离别表情。
  • 锦城:成都的别称。
  • 红湿:指成都的雨后景色,因雨后红花显得更加鲜艳。
  • :攀登,这里比喻追随。

翻译

杨慎精通金碧画,特别喜爱画碧鸡山和金马山。他画了一幅千山红树图,画中的行旅景色和秋光都显得十分潇洒。深知宋玉悲秋之情,登山临水送别即将归去的朋友。红叶树林初晓时分清霜浓重,紫色的山谷在斜阳下赤烧微弱。故人离我而去故乡,云南的树远远地连着四川的树。在他乡共饮桑落酒时,枫香四溢的客路上是令人销魂的离别之处。年老未归边荒之地,流水落叶映出悲伤的离别表情。成都的红湿景色怎能再见,千里之外也要追随你万里攀登。

赏析

这首诗是杨慎为送别友人而作,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深切的友情和不舍。诗中“千山红树图”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寓意着友人即将远行的路途。杨慎巧妙地运用了“宋玉悲”、“丹林”、“紫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氛围。结尾的“锦城红湿”与“千里随君万里攀”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无尽的思念。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