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谷歌

· 杨慎
桂山漫招隐,桃源何渺茫。何如徂徕松,明堂充栋梁。 君材本是明堂质,昂霄耸壑寥天一。九皋瑞露饶声闻,三径岁寒偕胶漆。 顾我轻尘弱草同,神交万里尺书通。何时九顶南岷下,共听陶家一枕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桂山:指仙境般的地方。
  • 漫招隐:随意地邀请隐士。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渺茫:遥远而模糊不清。
  • 徂徕:山名,此处指山上的松树。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比喻重要或高贵的地方。
  • 充栋梁:比喻担当重任。
  • 明堂质:指适合用于明堂的材料,比喻人才。
  • 昂霄耸壑:形容山势高耸,比喻人的志向或才能卓越。
  • 寥天一:形容天空辽阔无垠。
  • 九皋:深远的沼泽地。
  • 瑞露:吉祥的露水。
  • 声闻:名声。
  • 三径:指隐士的居所。
  • 岁寒:比喻困境或艰难时期。
  • 胶漆:比喻关系密切。
  • 轻尘弱草:比喻微不足道。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尺书:书信。
  • 九顶南岷:指四川的南岷山。
  • 陶家: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
  • 一枕风:指陶渊明诗中的田园风光。

翻译

在桂山随意地邀请隐士,桃源那样的理想之地又显得遥远而模糊。相比之下,徂徕山上的松树更适合成为明堂的栋梁。你的才华就像是明堂所需的珍贵材料,志向高远,才能卓越,如同天空一般辽阔。在深远的沼泽地中,吉祥的露水增添了你的名声,而在隐士的小径上,岁月的寒冷中我们的关系如同胶漆般紧密。我自认为微不足道,但我们的精神交流通过书信万里相连。何时我们能在南岷山下相聚,共同聆听陶渊明诗中的田园风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桂山、桃源、徂徕松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明堂充栋梁”一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能够担当重任的期望。后文通过“九皋瑞露”和“三径岁寒”等意象,进一步以自然景观来比喻友人的名声和两人的深厚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