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夜泛

· 黄衷
炎歊郁郁遍炎方,病骨贪程趁夜凉。 鸥聚暗惊铜角响,入家微近玉绳光。 望穷喧濑叉鱼火,思杀轻纨弄月堂。 独扣溪舷歌鞅掌,未应文字损韶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歊(yán xiāo):炎热的气息。
  • 郁郁:形容炎热或热气腾腾的样子。
  • 炎方:指南方。
  • 病骨:形容身体因病而虚弱。
  • 贪程:急于赶路。
  • 鸥聚:海鸥聚集。
  • 铜角:古代军中乐器,此处可能指军队的信号。
  • 玉绳:指天空中银河旁的星辰,此处可能指夜空中的星光。
  • 叉鱼火:渔船上的灯火。
  • 轻纨:轻薄的丝织品,此处可能指轻薄的衣物。
  • 弄月堂:赏月的场所。
  • 鞅掌:指马缰绳,此处可能指船桨。
  • 韶芳:美好的时光。

翻译

炎热的气息弥漫在南方,我因病而虚弱的身体急于趁着夜凉赶路。海鸥聚集,暗中惊觉铜角的响声,人家的灯光微弱地接近了玉绳般的光芒。望着远处喧闹的河滩上渔船的灯火,心中渴望着轻薄的衣物在赏月的堂中。独自敲打着船舷唱歌,手中的船桨不停,文字的损耗不应损害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泛舟柳江的情景,通过对炎热、病弱、夜凉、鸥鸟、铜角声、星光、渔火等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向往。诗中“贪程趁夜凉”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而“鸥聚暗惊铜角响”则巧妙地以鸥鸟的惊觉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突然的声响。结尾的“未应文字损韶芳”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不愿让文字的损耗影响到这份美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