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灵岩和韵周左丞伯温饶大参介之

· 杨基
单舻集群英,席窄坐每盍。 烟横半掩寺,木落全见塔。 斜流出渠分,曲径转溪合。 村妆妍丑并,野话悲笑杂。 童操吴音闻,僧作梵偈答。 霜苔滑难跻,露棘朽易拉。 磴纡蚁缘树,扉敞蜗启阖。 娱宾列五豆,礼佛过三匝。 晴崖暝忧雨,秋洞寒疑腊。 窗攀盗果猿,檐入避鹯鸽。 掬池萍沾袖,憩石藓污衲。 琴忘荒台弄,屟响回廊踏。 值险虑思筇,得奇即倾榼。 感深怒须磔,愁极衰鬓飒。 华年倏川驶,雅量浩海纳。 啸歌激欷歔,雄辩肆交沓。 禅寂虚无量,道祖清静盖。 讼嚣蜗触蛮,变幻雀化蛤。 狂游类饮酎,薄宦避嚼蜡。 终当谢尘鞅,扫屋分坐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单舻 (dān lú):单只的小船。
  • 集群英 (jí qún yīng):聚集众多英才。
  • 席窄 (xí zhǎi):座位狭窄。
  • (hé):合,聚合。
  • 梵偈 (fàn jì):佛教的偈语。
  • 霜苔 (shuāng tái):覆盖霜的苔藓。
  • (jī):攀登,上升。
  • 磴纡 (dèng yū):曲折的石阶。
  • 蜗启阖 (wō qǐ hé):像蜗牛一样慢慢开启。
  • 五豆 (wǔ dòu):五种供品。
  • 三匝 (sān zā):三圈,佛教中礼佛的一种方式。
  • 掬池 (jū chí):用手捧水。
  • 藓污衲 (xiǎn wū nà):苔藓弄脏了僧衣。
  • 屟响 (xiè xiǎng):木屐的声音。
  • (qióng):一种竹子,也指用这种竹子制成的手杖。
  • (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 (zhé):张开,这里形容愤怒时胡须张开的样子。
  • (sà):形容衰败的样子。
  • 欷歔 (xī xū):叹息声。
  • 交沓 (jiāo tà):交错,重叠。
  • 禅寂 (chán jì):禅定的寂静。
  • 蜗触蛮 (wō chù mán):比喻微小的事物。
  • 嚼蜡 (jiáo là):比喻无味。
  • 尘鞅 (chén yāng):尘世的束缚。

翻译

一只小船聚集了许多英才,座位虽然狭窄,但大家坐得很紧凑。烟雾半掩着寺庙,树木凋零,塔楼清晰可见。斜流的水被渠道分流,曲折的小径与溪流汇合。村庄里的女子们妆容各异,田野间的谈话夹杂着欢笑和叹息。孩子们操着吴语,僧人则用梵语回答。覆盖霜的苔藓使得攀登困难,露水中的荆棘却容易拉扯。曲折的石阶像蚂蚁爬树,门扉缓缓开启。宴会上排列着五种供品,礼佛时绕行三圈。晴朗的崖壁担心下雨,秋天的洞穴寒冷如腊月。猿猴在窗户上偷果,鸽子躲避鹰鹯。用手捧水时,浮萍沾湿了袖子,休息时苔藓弄脏了僧衣。荒台上忘记了弹琴,回廊中木屐声响起。遇到险阻时思考是否需要手杖,发现奇景时便倾倒酒杯。感慨深重时胡须张开,忧愁至极时鬓发衰败。年华如川流般迅速流逝,胸怀宽广如海。啸歌中夹杂着叹息,雄辩交错重叠。禅定的寂静中虚无,道家的清净无为。喧嚣如蜗牛触角,变幻如雀变蛤。狂游如同饮酒,微薄的官职如同嚼蜡。最终将告别尘世的束缚,扫净屋子,分坐榻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聚会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诗中,“单舻集群英”一句即点明了主题,随后的景物描写如“烟横半掩寺,木落全见塔”等,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诗人的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起伏,从“娱宾列五豆”的欢聚到“愁极衰鬓飒”的哀愁,再到“终当谢尘鞅”的超脱,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杨基

杨基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