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九日龙门登高

· 杨慎
江山盘踞千年地,风雨崔嵬百尺台。 摇落霜林秋籁发,参差云堞晓光开。 四愁多阻张衡望,九辨堪兴宋玉哀。 望远登高聊自遣,芳萸艳菊漫相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寅: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龙门:地名,可能指某个具有历史或文化意义的地点。
  • 盘踞:占据,存在。
  •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 (lài):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 云堞:云雾缭绕的城墙。
  • 四愁:指张衡的《四愁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 九辨:指宋玉的《九辨》,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哀愁。
  • 芳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 艳菊:色彩鲜艳的菊花,重阳节的象征。

翻译

江山之地已存在千年,风雨中高耸的百尺台。 秋霜使树林摇落,发出自然的声响,云雾缭绕的城墙在晨光中显现。 张衡的《四愁诗》多表达望而不得的阻隔,宋玉的《九辨》则引发对衰败的哀思。 望远登高,聊以自慰,芳萸与艳菊,虽美却也催人老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思考。诗中“江山盘踞千年地”一句,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后文通过对张衡和宋玉作品的引用,进一步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结尾的“芳萸艳菊漫相催”则巧妙地将节日的喜庆与人生的无常相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