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

· 杨基
右潇湘夜雨。湘水秋更清,湘月秋更白。光辉一相荡,水月不辨色。 何处洞箫声,巴陵夜归客。右洞庭秋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湘:指湘江,因湘江流经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水而得名。
  • 巴陵:古代地名,今湖南省岳阳市的古称。

翻译

湘江的水在秋天更加清澈,湘江的月亮在秋天更加皎洁。两者光辉相互交织,水与月的颜色难以分辨。 何处传来洞箫的声音,是巴陵的夜归人在吹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湘江的夜景,通过“湘水秋更清,湘月秋更白”的对比,展现了秋夜湘江的清澈与月光的皎洁。诗中“光辉一相荡,水月不辨色”巧妙地表达了水月交相辉映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神秘的夜晚。结尾的“何处洞箫声,巴陵夜归客”则增添了一抹悠扬的音乐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杨基

杨基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