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己丑新正
甚矣吾衰,叹天涯岁月,何苦频催。奈霜毫种种,三千盈丈,丹心炯炯,一寸成灰。三径秋荒,五湖天远,儒术于吾何有哉。君知否,盼行云不住,流水难回。
寂寥谁与徘徊。好事者、惟输曲秀才。恁昏花老眼,底须窥牖,支离病脚,最怯登台。思发花前,人归雁后,百感中来强自裁。狂歌好,只清风和我,明月休猜。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 己丑新正:己丑年(可能是指1589年)的新年。
- 霜毫:指白发。
- 炯炯:形容眼神明亮。
- 三径:指隐士的居所。
- 五湖:泛指江湖,比喻远离尘世。
- 曲秀才:指酒,古代传说中酒有曲生、曲秀才之称。
- 牖:窗户。
- 支离:形容身体衰弱,不完整。
- 裁:控制,抑制。
翻译
我已老态龙钟,感叹这天涯岁月,为何如此频繁地催人老去。白发已多,心怀赤诚却如灰烬。秋天的庭院荒芜,江湖遥远,儒家的学问对我又有何用呢?你可知道,我期盼的行云无法停留,流水也无法回转。
在这寂寥中,谁能与我共徘徊?只有那爱酒的人,才能理解我。老眼昏花,何必再窥视窗外,病弱的脚步,最怕登上高台。花未开时已思归,雁归人后更思归,百感交集中勉强自控。我狂歌一曲,只有清风伴我,明月无需猜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通过“霜毫”“丹心”等意象,描绘了作者老去的形象和内心的坚持。词中“三径秋荒,五湖天远”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结尾的“狂歌好,只清风和我,明月休猜”则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杨慎晚年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