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里: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
- 传呼:呼唤,传唤。
- 二尹:明清时对县丞或府同知的别称。(“尹”读音:yǐn)
- 理民:治理百姓。
- 须仗:必须依靠。
- 济时才:拯救时局的才能。
- 越水:越地的水流。
- 鲸波:巨浪。
- 闽关:福建的关隘。
- 瘴雾: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雾气。
- 钤纸尾:在纸尾署名,表示负责。(“钤”读音:qián)
- 苍生:百姓。
- 颠崖:高耸的山崖,喻危险的境地。
- 桥门:古代太学周围环水,有四门,以桥通,故名。这里借指学宫,也可泛指官署。
翻译
县邑传唤县丞前来,治理百姓需要依靠拯救时局的才能。行船越过越地的水流,巨浪平息,道路指向福建的关隘,瘴雾散开。众多官吏不需要在纸尾署名担责,百姓也不再陷入危险的境地。在这学宫之地今日难以分手,我会千里寄信来慰藉您的心怀。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即将赴任泰宁丞的傅谧之的赠诗。诗的首联强调了治理百姓需要有才能的人,体现出对傅谧之的期望。颔联描绘了傅谧之赴任路途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的使命将会克服困难,带来安宁。颈联表达了对傅谧之能够妥善治理,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期望。尾联则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通过书信保持联系、互慰心怀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也流露出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