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离骚(lí sāo):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辞赋家,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他与屈原并称为“屈宋”。
-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这里以“楚江哀”借指诗人心中的忧愁哀伤。
翻译
喜欢读着《离骚》躺在雪堆旁,只可惜同情宋玉如同楚江般的哀愁。 秋风如果能理解离别人的心意,吹到城南后能在一夜之间就回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写诗人喜爱读《离骚》,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同时“卧雪堆”也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第二句用“空怜宋玉楚江哀”,进一步加深了忧愁的情感。最后两句则将希望寄托于秋风,希望它能理解自己的离情别意,体现出诗人对重逢的渴望。整首诗意境凄清,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赠吴梅梁 其四 》 —— [ 明 ] 释今无
- 《 黄端四大士祝词 其三 》 —— [ 明 ] 释今无
- 《 送李世鼎明府之任福清 》 —— [ 明 ] 释今无
- 《 宿厓门 》 —— [ 明 ] 释今无
- 《 宇迁大士修大悲忏于雷峰洁诚静虑其勤恳以福先人者至矣于其还韶阳诗以送之 》 —— [ 明 ] 释今无
- 《 秋日喜螺浮张给谏见访即订四百峰之游率赠 》 —— [ 明 ] 释今无
- 《 寿王仲锡臬宪 》 —— [ 明 ] 释今无
- 《 送管钟石使君荣赴崇安时值览揆 》 —— [ 明 ] 释今无